- A+
近幾百年的中國,有兩件東西被海外華人視為國粹,一是京劇,二就是紅木家具。中國傳統(tǒng)家具自明末進入技藝之巔峰。此后代代相傳,綿延至今,如今中國傳統(tǒng)家具文化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一部分。
中國傳統(tǒng)紅木家具的靈魂就是榫卯結(jié)構。榫即榫頭,是木構件上凸出的部分;卯俗稱卯眼,是插入榫頭的孔眼。紅木家具的榫卯結(jié)構用于連接家具的各個部件,多用于連接面板、兩個面或邊、兩根木條及三個木構件。卯與榫陰陽互交,凹凸錯落;構件之間的連接,不用金屬釘子,工藝非常精確,顯示了我們祖先卓越的科學成果。整套家具不使用一根鐵釘,卻能使用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在人類家具制造史上堪稱奇跡。據(jù)統(tǒng)計,紅木家具所用榫卯結(jié)構有上百種。下面我給大家講解紅木家具中常見的十種榫卯結(jié)構。
一、龍鳳榫加穿帶
當一塊木板不夠?qū)捫枰獌蓧K或三塊甚至三塊以上木板拼起來時, 常見方法是在一塊木板的長邊斷面上刨出上大下小的長榫,再把與它相鄰的拼板長邊開出對應的木槽,把兩塊板拼在一起,這樣的榫卯就叫“龍鳳榫”。之后,在橫貫拼板的背面,開一上大下小的槽口,稱為“帶口”,作一根與“帶口”形狀大小相反的梯形木條,名叫“穿 帶”。帶口及穿帶的梯形長榫做成一端稍窄,一端略寬,安裝時,由長榫寬處推向窄處。穿帶兩端出頭留作榫子。在拼板四周刨出的榫舌叫“邊簧”,以便裝入木框內(nèi)。
二、燕尾榫
用做抽屜的立強是兩塊木板直角相交。為了防止直角拉開,榫多做成半個銀錠形,這就是家具中稱的“燕尾榫”。常見的燕尾榫制作方法有三種:1.兩面都可見的名榫;2.正面不露榫,側(cè)面露榫,稱為“半隱燕尾榫”;3.正面和側(cè)面都不露榫,稱“悶榫”或“暗榫”,或稱“全隱燕尾榫”。
三、楔釘榫
圓椅的月牙扶手,圓桌面、香幾面的邊框及托泥等多用楔釘榫,它是弧形材或彎材的一種連接方法。楔釘榫是兩片榫頭合掌搭接,在榫片端頭各做出小舌及凹槽,在小舌入槽后兩片榫就緊緊貼在一起,使它們不能上下移動。然后在接口中部鑿一方孔,將一個斷面為方形,頭稍細、尾略粗的楔釘穿入方孔,釘牢。這樣兩片榫頭就不能拉開,而把兩個弧形材連在一起了。
四、抱肩榫
抱肩榫廣泛用于有束腰的各種家具上,是腿足、牙條、束腰和面子的結(jié)合。在腿的上端留一長一短兩個榫,長榫插入“大邊”的榫眼上,短榫插在“抹頭”的榫眼上。在束腰部位以下,切出45°斜肩,并鑿出一個三角形榫眼,以便與牙子45°斜尖及三角形的榫子相合。
五、霸王棖
霸王棖結(jié)構常用在桌子上,目的是加強桌面承重的能力。其做法是用斜棖上端托著桌面上的穿帶,用銷釘固定;棖子下端用的是“鉤掛墊榫”,把榫子削成半個銀錠形,榫頭向上勾,而腿上的榫眼是下面大上面小,銀錠形榫由下面開口較大出插入,向上一提,便被上部開口較小的榫眼扣住,下面空隙再塞木楔。棖子就被卡住,拔不出來了。
六、夾頭榫
夾頭榫是條案、畫案、酒桌、條凳常用的榫卯結(jié)構。其做法是在四足的頂端開榫,與案面下面的榫眼結(jié)合。在腿 的上端開口,在口內(nèi)嵌牙條及牙頭,其外觀是腿在牙條及牙頭之上。四足把牙條夾住,上支撐案面,使案面和腿的角度不易變動,并能把案面的重量分配到四足上來。七、插肩榫
插肩榫與夾頭榫相似,也是酒桌、條案、畫案常采用的榫卯結(jié)構,腿子上端也開口嵌夾牙條,也榫也插入面子邊框的榫眼。但在腿的上端外部削出斜肩。牙條與腿部相應大小的槽口,當牙條與腿部扣合時,即將腿的斜肩夾起來,形成平整的表面。當插肩榫的牙條不受力時,與腿的斜肩結(jié)合的更緊密,這就是于夾頭榫的不同之處。
八、棕角榫
棕角榫是常用在桌子、書架、柜子等家具的榫卯結(jié)構,其優(yōu)點是整齊、美觀;不足是榫卯過于集中,影響家具的牢固性。如果是用在桌子上,應有橫棖或霸王棖等將腿固定,否則是不牢固耐用的。
九、走馬銷
走馬銷結(jié)構常用在兩個可裝卸的構件之一間,但不是在構件上開榫,而是用另外的木頭做成榫插到構件上去。做法是榫銷下大上小,而榫眼開口是半邊大、半邊小。安裝時是榫銷從榫眼開口大的半邊插入,推向開口小的半邊,就銷牢了。羅漢床圍子與圍子之間多用。
十、裹腿棖
裹腿棖結(jié)構常用在圓腿家具上,偶用在方腿上,裹腿棖表面高出腿部,兩棖在腿轉(zhuǎn)角出相交,將腿包起來。腿與兩棖相交處削圓成方,以便嵌納椅子。棖子端頭外皮切成45°角,與相鄰的棖格角相交,囊皮留榫,放入腿部的榫眼。
本文源于網(wǎng)絡,侵權請告知!
如有防腐木、桑拿板、膠合木、歐松板等材料需求請在1688搜索“新弘瑞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