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木雕講古(太師椅最早使用的朝代)徽州的故事

  • A+

國慶期間,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qū)的源泉徽文化博物館木雕展廳正式開館,這是該館繼石雕造像、石雕瑞獸、百匾堂、百獅苑等之后又一對外開放的主題展廳,黃金周里迎來許多市民觀賞,在家門口就如同到西遞宏村游了一趟,在青磚鋪就的庭院中、在皖南古民居特有的淡淡檀木香中,感受了一把地道的徽風(fēng)古韻。

柴火堆里搶救出藝術(shù)品

據(jù)該館館長宣繁秋介紹,館里藏品很多是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收集的。當時有一些木材販子盯上了皖南民居和祠堂里的粗大木梁,山里人家那時也沒有保護文物的意識,便以一套房子幾千塊的價格賣給木材販子。在拆分的過程中,一些細小的木頭配件被隨手丟棄,這些不起眼的舊物件落滿灰塵,形同枯木,常被人家當柴火燒掉。

宣繁秋目睹此景感到十分可惜,從那時起,他就開始大量收集這些眼看就要扔進灶里的舊木頭。很久以后,隨著人們對徽文化的認識日益加深,參與收藏的人多了起來,此時宣繁秋已在30余年的時間里,收藏了數(shù)萬件藏品,創(chuàng)辦了源泉徽文化博物館,他為此次木雕展廳開放還專門設(shè)計了一個主題:30年的尋覓,300年的輝煌。

吉子多為獅子造型

木雕展廳的展品經(jīng)清洗修復(fù),出現(xiàn)在市民們面前時,煥發(fā)出歷久彌新的光彩,題材多為吉子和花板。所謂吉子,是指古家具中起裝飾或支撐作用的小部件,它體積不大,除實用之外,能工巧匠們還在這方寸之間展示浮雕、陰雕、彩木嵌雕等多種手法,時而若游龍、時而若發(fā)絲,變化無窮。

吉子多為獅子造型,并隨年代不同呈現(xiàn)不同風(fēng)貌。年代古遠的獅子造型樸拙,耳朵大大的,表情歡快,有人會脫口而出猜它是“豬”。年代越近,雕刻越接近真實,技法也越發(fā)精妙。材質(zhì)多為樟木、梨木、棗木、紅木等,展廳里還有一對小葉黃楊木雕的小獅子,木質(zhì)細膩油潤,雕工干凈利落,自然灑脫,尤其小獅子的尾巴絲絲分明,十分清晰靈動。

獅子造型多樣,常常成對出現(xiàn),因“獅”與“事”諧音,暗藏事事如意的吉祥含義。雄獅戲繡球,雌獅護幼獅,表現(xiàn)徽州人期盼輩輩吉祥富貴的愿望。另有一種倒爬獅,是專門點綴在床楣上的裝飾品,有時一張做工考究的木床上,會懸掛9個小而精致的倒爬獅,“倒”諧“到”,跟各地民間福字倒貼的意思是一樣的。

花板上的美麗圖案

所謂花板,則是指裝飾有各種圖案床面板,它們大多一尺見長、半尺見寬,畫面常以一個系列的題材出現(xiàn),內(nèi)容涉及富有吉祥氣息的花鳥蟲草、龍鳳神仙、故事人物等,展現(xiàn)出古徽州人求子、祈福、辟邪、崇古的美好愿望。

花板畫面以西游記唐僧師徒、三國人物劉關(guān)張等神話歷史人物最為常見,另有一些俗世吉慶題材也屢屢出現(xiàn),如“五子登科”,畫中五人形態(tài)各異,爭搶一頂官帽。在眾多展品中,倒有兩塊花板的畫面頗有意趣:一人高舉一枝菊花,另一人高舉一枝荷花,花大如斗,猛一看感覺突兀,細想想這是否寓意著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呢?如此一解,便覺合理。

至于花鳥魚蟲,更加生動多姿,有的單以形態(tài)之美取勝,其畫面詳略得當,雕工嫻熟若筆走游龍,不論是一蓬翠竹還是一簇蘭草,都精神抖擻,或是各色花卉,極盡嬌妍。還有的暗含豐富寓意,如鷺鷥和蓮花在一個畫面上,寓意“一路連升”,仍與升官有關(guān)。石榴與蝴蝶相映成趣,則暗含“多子多福(蝴)”。

從漆工上來看,有的采用清水漆,不上色,保留木質(zhì)原有色調(diào)和紋路,此所謂“大美無飾”,例如有兩個花板雕刻荷花圖,便用此法,效果簡潔而動人。更多的用朱漆描金,色彩鮮艷,富麗華美,令后人可以想見當年古徽州人詩書耕讀的精神追求和寄情田園的審美品位。(陶秋芳∕編輯)